传真:010-59393988
电话:010-59393988
邮箱:calc_zyyky@126.com
邮编:10002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盘古七星公馆7单元12层
醋,是以米、麦、高粱或酒、酒糟等酿成的调味品,是中国人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因为醋中含有乙酸,所以无论是山西陈醋还是镇江香醋,又或者是米醋、白醋,都是酸味为主。酿造在我国古代是件严肃的事情,由专门的官员负责管理,这种官的名称叫“醯人”。《周礼》中就有关于醯人掌五齐的记载。所谓五齐,就是古代酿造过程中的五个阶段。
在张仲景生活的那个时代,醋被称为苦酒。因此,《伤寒论》《金匮要略》的许多方子中都用到了醋。如《金匮要略》中有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治“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该方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黄芪、芍药、桂枝来治疗表虚津伤所引发的黄汗、多汗、皮肿、水肿等病症。《汉方新解》中载该方对腋臭也有效。经方大师胡希恕曾以该方治疗过一位长期低热的女性患者,西医未查出任何明显异常,久服中药也无效。胡老发现了患者汗出黄黏,成为用方的要点。正因为辨证正确,用药得法,患者服药6剂后诸症皆消。《伤寒论》中的半夏苦酒汤是把半夏和醋煮在一起,具体做法是将鸡蛋1个敲破一端,去蛋黄,留蛋清;醋适量,倾入蛋壳内,并放入半夏6克,置火上烤沸3~5分钟;除去半夏,趁热下蛋清,搅匀,少少含咽。笔者曾与一位山西籍的老者交流,他介绍以此方治疗过许多音哑咽痛的患者,用的就是山西老陈醋配上半夏。众所周知,山西人饮食中偏爱用醋调味。其重要原因是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温差较大,水土碱性大,而醋的酸性正好能中和碱性,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帮助消化,有利于身体健康。
《伤寒论》里还有个乌梅丸方,是治疗胆道蛔虫病的,其原理是“酸可伏之”,就是说酸味的乌梅可使蛔虫安静,不在肚子里面闹腾。根据这个理论,曾有医师试过在患有蛲虫病的患儿肛门周围涂些醋,患儿症状确实有所缓解。
醋的另一方面作用是酸以入肝,因此在中药的炮制上有个重要的步骤——醋制。醋制可以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降低其毒性或副作用,矫味矫臭,增强药物疗效,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原料以陈年米醋为佳。醋味酸苦微温,入肝经,具有收敛、解毒、行水、散瘀、止痛等作用,故醋制法多用于疏肝解郁、散瘀止痛、攻下逐水的药物。常见采用醋制的药材,如柴胡、川楝子、延胡索等,经过醋炒之后,可以引药入肝经,来达到疏肝理气、散瘀止痛的效果;对于甘遂、大戟、芫花、商陆等苦寒有毒的药材,经过醋制可降低其毒性和缓解其药性,降低药物对消化道的强烈刺激,减轻恶心、呕吐等反应;还有对一些坚硬的药材,像自然铜、磁石、代赭石之类,“火煅醋淬能为末”,经过醋制之后,能改变其理化性质,使之外表脆裂,质地变酥脆,易于调剂和煎出有效成分,增强散瘀止痛的作用。
说起醋淬,大家也不陌生。冬天流感多发,民间有这样的做法:屋子密闭,家里人都聚在一起,在炉子上把铁器(如铁篦子、铁筷子等)烧红,然后浇上醋,米醋、陈醋均可。醋一遇上烧得红热的铁器,就会立刻发出“呲”的声响,冒出一股蒸汽,一家人尽力去吸这米醋或陈醋的香气,可以预防流感。《随息居饮食谱》上还载有一个方子治产后血晕,“用铁器烧红,更迭淬醋中,就病人之鼻以熏之”,即利用醋的蒸汽刺激,使人清醒。
不过,醋毕竟是调味品,不宜多食,尤其是胃酸过多或胃有溃疡或糜烂者,多食会加重病情。古人也曾提出“多食酢,损人骨”“损人胃”“损人肌脏”的观点。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黄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