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010-59393988
电话:010-59393988
邮箱:calc_zyyky@126.com
邮编:10002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盘古七星公馆7单元12层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与长三角、珠三角紧密联接,辐射东亚和东南亚,区位优势突出;中医药历史悠久,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道地中药材品目众多,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良好的中医药发展基础。
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医药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和文化的整体发展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2022年10月22日起,《福建省中医药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以中医药服务、中药保护与产业发展、中医药传承与人才培养、中医药科技创新与合作交流为主线,明确提出立法的目的是,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建设中医药强省,保护人民健康。
这是我省第一部中医药法规,也是我省第一次以法规的形式明确“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
《条例》将从哪些方面实现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将为我省百姓带来哪些利好,将对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福建卫生报专访了我省中医药主管部门、中医医院、中医药科学院、中医药大学及中医药学会和协会,相关负责人、专家对此作详细解析。
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满足老百姓健康获得感
福州市闽侯县70岁的陈大叔(化名)每天的尿量只有500ml左右,颜面、双下肢水肿了2周,且逐渐加重,还出现了气喘腹胀,血肌酐指标高了9天,最高时升到353.4umol/l,被确诊为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
在这样的情况下,血液透析治疗是首选方案。可陈大叔不接受长期透析治疗,寻求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中医药治疗。
肾病科丘余良主任医师接诊后,针对病人尿少、急性肾衰及心衰等主要问题,采用了中药汤剂、穴位贴敷、中药熏洗足浴等中医药综合治疗。
陈大叔入院2天后尿量开始明显增加,腹胀、气促逐渐缓解,饮食也有改善;1周后他每日尿量增加到2000-3000ml,血肌酐逐渐下降;20天后,大叔出院时体重较入院时减轻了20公斤,没有水肿了,肾功能恢复正常。
陈大叔直呼:“中医药太神奇了,以前以为中医药只能调理身体,没想到也能治好我这么重的病。”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是我省中医药“龙头”医院,该院党委书记赵红佳介绍,多年来,在院内推行“名院、名科、名医、名药”中医药“四名”工程,实施中医“全科化”模式,将中医中药、中医非药物疗法、康复融入患者诊疗全过程,并且不断加大医联体和专科联盟建设力度,促进省级三甲中医院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为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和贫困地区中医药服务能力贡献力量。
▲福建省人民医院、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南平市人民医院等3所医院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不仅做强龙头中医医疗机构,做大骨干中医医疗机构,而且做实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做全其他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福建省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处处长钱新春表示,在一系列举措下,近年来,福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惠民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为进一步打通中医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条例》专门设立了“中医药服务”一章,共15条,是条目最多的一章,对中医医疗机构总体规划和建设布局、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运用新型服务模式开展中医服务等方面都作出了制度性的规定。
此外,《条例》明确,省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筛选并发布中医优势病种,对具有临床价值、功能疗效明显的中医诊疗项目实施按病种付费,逐步扩大中医药服务项目的报销范围和比例,切实满足老百姓中医药获得感。
遵循中医药“本色”,立法保障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星期一上午8点不到,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国医大师杨春波诊室内等候着跟诊的年轻学生。他们有的坐在杨老身边抄方,有的跟着问诊、望诊、辨证论治……他们多数来自福建中医药大学,经过系统的现代中医药教育。
他们告诉记者,他们清楚地知道,早跟师、早临床对于一名中医能更快地“能看病、看好病”的帮助有多大,因此,十分珍惜能跟名师的机会。
早跟师、早临床是中医传统的学习方式。《条例》明确,应当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中医药教学应当以中医药内容为主,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和中医临床技能培训,建立早跟师、早临床的学习制度。
▲国医大师杨春波临床带教,将经验传承给年轻医生
翻阅《条例》,我们可以发现,我省中医药条例最大的特点之一是,提倡遵循中医药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不仅是人才培养、人才评价体系,在投入机制、管理制度、科学研究与中医药创新等方面都作出了相应规定。
钱新春认为,《条例》明确了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基本原则,完善了适应中医药特色发展的制度体系和法治环境,从法制轨道上更好地推动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
对于每一个中医药人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法规为我省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证,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热情和干劲。”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周美兰由衷地说。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林丽莉认为,《条例》提倡回归中医特色的传承制度,遵循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把现代医学教育体系与传统传承方式有机融合,给予了中医药学校教育体系及临床继续教育多层次多方位的政策支持,同时也引领中医药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论是中医学子,还是中医药从业人员都是这一法规的受益者及践行者。”
扶持与规范并重,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福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中药材是福建省特色和优势的经济作物,也是潜在的优势产业。
2016年1月,经福建省中药材产业协会组织,在长达三年的多轮论证推选下,正式评选出了具有福建特色的“福九味”道地药材品种:建莲子、太子参、金线莲、铁皮石斛、薏苡仁、巴戟天、黄精、灵芝、绞股蓝。
近年来,通过宣传推广“福九味”品牌,塑造了我省中药材产业的整体形象。如今,闽产药材以 “福九味”为代表响誉中药材行业,我省中药材种植业处于稳步发展的态势。但总的体量仍比较小,亟需扶持。
《条例》颁布后,福建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黄瑞平倍感欢欣鼓舞。《条例》专章提出“中药保护与产业发展”,明确了要制定中药产业扶持政策,支持中药材专业市场建设,加强中药材市场监督,促进全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采取措施对培育具有中药材行业竞争力品牌和闽产中药品牌的情形予以支持和保障。
他表示,有了地方法规的支持与政府层面的规范、监督,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就有了保障。福建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将主动抢占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先机,充分发挥我省中药材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他预计,到2025年,将实现中药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生产溯源体系广泛应用,质量控制水平显著提升,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年产量达到16万吨,农业年产值达到80亿元,中药全产业链总产值也有望达到700亿元。
凝聚各方力量,建设中医药强省
太子参、金线莲等一株株中药、一亩亩中药种植园,杨春波、陈民藩等一代代中医药人,一本又一本的学术流派经验集、一场又一场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活动……这些生动的福建中医药品牌“符号”,勾勒出了我省中医药品牌的多彩形象。
钱新春认为,提出“建设中医药强省”目标的“底气”来源于这多彩的中医药资源优势,以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努力、广大群众对中医药的信任。
为实现“建设中医药强省”这一目标,《条例》在总则中明确,应当建立适应中医药发展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中医药事业投入支持力度,建立健全适合中医药发展的管理体系,保障中医药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钱新春介绍,接下来,还将主要通过落实《福建省“十四五”中医药健康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来实现这一目标。
此外,《条例》也从立法层面,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合力。
▲“十三五”以来,我省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全省每个设区市确定一所中学或小学作为试点学校,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试点活动,将《中医药文化教育》(全6册)作为中小学读物
《条例》提出,通过媒体力量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提升中医药文化影响力;支持中医药学术交流,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中医药服务与技术推广、传承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
▲中医师、中药师进小学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
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陈武进介绍,福建省中医药学会拥有分支机构近50个,《条例》施行后,将继续为政府相关领域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智力支持,推动产生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精品中医药学术交流项目及科普作品,提升我省中医药学术交流品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条例》还提出,支持闽台中医药合作交流与融合发展;鼓励各类机构开展中医药对外合作、文化传播、推广应用和服务贸易;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药机构将中医药特色服务、产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钱新春介绍,这些规定基本涵盖了中医药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执业服务和产业合作等方面,有助于造福民众促进百姓健康,也可以促进中医药学术成果互利共享,还可以发挥多地资源优势扩大经贸合作、促进产业发展,增强中医药凝聚力,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与融合发展,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