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010-59393988
电话:010-59393988
邮箱:calc_zyyky@126.com
邮编:10002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盘古七星公馆7单元12层
过去的2020年,注定会被历史铭记。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奔赴武汉!”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为代表的一批中医药人挺身而出。“胸怀祖国、敢于担当,团结协作、传承创新,情系苍生、淡泊名利,增强自信、勇攀高峰”这支中医国家队高擎青蒿素精神之旗帜,始终站在祖国医学的前沿阵地奋勇前行。
“向屠呦呦学习,弘扬青蒿素精神”,在2020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举办的屠呦呦活动周中,新一代中医人在学术交流中碰撞思想,在演讲比赛中将故事传扬,在高原义诊践行初心使命,让青蒿素精神在一次次活动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从抗疟到抗疫,青蒿素精神代代传
2020年12月31日,屠呦呦研究员工作室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揭牌。呦呦初鸣、向医而行、矢志寻蒿、中国神药、享誉世界,38平方米工作室整洁简朴,引人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批中医药人为寻找抗疟药物艰苦奋斗的画面触人心弦。
2020年初,武汉金银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医疗队作为第一批进驻武汉的国家中医医疗队接管病区,为处在绝望之中的新冠肺炎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从1月25日抵达武汉到4月7日结束战斗,整整74天,第一批国家中医医疗队是五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中坚守时间最长的队伍。
在中医科学院工会与新闻宣传中心联合开展的“抗疫有我,中医药同行”职工摄影比赛活动中,2000余幅摄影作品定格了抗疫历程的无数个难忘瞬间。“驰援武汉”“英雄凯旋”“坚强领导”“白衣执甲”“强大后方”,生动的画面刻画出援鄂医疗队员逆行出征的无畏面孔、各级领导靠前指挥的责任担当、科研教育工作者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
在“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职工英语演讲比赛中,青蒿素研究中心廖福龙研究员讲述了他2015年参加诺奖周活动时所经历的往事。淡泊名利、勇攀高峰。80多个英语演讲视频作品讲述着立足岗位、甘于奉献、攻坚克难、担当重任的感人事迹,那些在抗击新冠肺炎战役中白衣战士为爱逆行、勇往直前,前方医疗队与后方科研组协同攻关发挥中医药优势救治病患的细节仍历历在目。
从抗疟到抗疫,胸怀祖国、敢于担当、团结协作、情系苍生,青蒿素精神已深深印刻在一代代中医科学院人心中。
听罢演讲、参观完摄影作品,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会的陈璐感触颇深,“ ‘向屠呦呦学习、弘扬青蒿素精神’活动周开展的各类活动对我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这些画面展现了全院职工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有精神力量的鼓舞,我们定能战胜一切困难,勇往直前。”
踏高原战贫困,坚守初心担使命
“甘孜扶贫用岐黄,卅日巡诊遣冯唐。泸定受教铁索寒,丹巴康定段难忘。呦呦创新葛洪方,人人传承青蒿魂。不负初心敢担当,力驱阎罗护生苍。彰显国医攀高峰,中华子孙共安康。”一首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赴四川甘孜巡诊队员创作的诗,道不尽医疗队员对甘孜人民的深情厚谊。
2020年夏,刚从抗疫战场上休整不久的中医科学院再次接到任务,赴高原贫困地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巡诊工作,推动中医药健康扶贫,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提升贫困地区中医药服务能力。作为中医国家队,中医科学院重任在肩。
为完成好这次义诊巡诊活动,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专家提前两月奔赴甘孜开展前期调研,详细了解甘孜州的地理情况、医疗资源分布、医疗机构建设、医疗人才情况以及当地群众常见疾病谱等,根据当地需要“量身定制”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家中医巡回医疗队。一支由12人组成,覆盖中医综合科、心血管内科、脾胃病科、内分泌内科、风湿科、妇科、皮肤科、针灸科、骨伤科、眼科等学科的精干之师尽锐出征。
2020年9月4日,医疗队入川。
从泸定到丹巴,再到康定,医疗队员们翻山越岭开展义诊带教,连续无休息工作25天,为甘孜州这个高原地区的贫困百姓送去健康,耕耘中医沃土。
高原地区气候寒冷潮湿,痛风性关节炎和重度骨性关节炎多发。医疗队抓住“症结”,培训当地医务人员。通过临床带教、查房会诊、学术讲座等多种方式传道授业。每位专家都与当地医生结对“传帮带”,以现场问诊、病例讨论等形式,推广培训中医适宜技术。
9月16日,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带领的产业扶贫专家组入川,为当地中药材产业扶贫“把脉开方”。针对泸定县千亩佛手种植生产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黄璐琦一行赴泸定县得妥乡佛手种植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要从最深处拔‘穷根’离不开产业发展”,黄璐琦提出针对佛手种植过程中遇到的虫害、病害等问题,将专门组织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充分利用生物的共生、天敌的等生态学的方法进行科学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同时指导当地积极推进以佛手为原料的产品研发,构建起完善的佛手及周边产品的产销路径,延长佛手的产业链条、提高佛手种植的产品附加值和抗风险能力,发挥出中药材产业扶贫应有效能。
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医疗队员克服艰难险阻,用坚实的步履践行青蒿素精神,带领高原贫困地区百姓奔向健康生活的未来。
继续奋斗强本领,传承中医向未来
2020年8月25~28日,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处支持下,由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第五届中医理论学术活动周”专题论坛在北京举行。活动周围绕“新冠肺炎病因病机与疫病理论创新研究方法”“第二届痰瘀互结基础与临床学术交流会暨朱良春疑难杂症诊治经验专题学术交流会”“老话新题——病证结合创新研究”“五运六气与临床应用研修班”等专题,进行了历时4天的线上线下学术交流活动。36场学术报告, 1000余人次参会,3.2万人次线上观看,学术气氛热烈。
邀请全国范围内的相关专家就中医理论研究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研讨,这样的中医理论学术周活动已连续开展5年,成为中医理论学术交流的一个品牌。
同步进行的还有中医科学院工会与医院管理处联合开展的“呦呦杯”医、护、药、技岗位技能大赛,活动吸引了近4000名相关岗位职工参与。
“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广安门医院医疗代表参加本次‘呦呦杯’岗位技能大赛,我们团队以医院‘广安广博,至精至诚’精神为指导,团队协作,奋力拼搏,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技能大赛是展示岗位风采的舞台,尤其突出中医特色,同时考验团队协同服务能力。大赛也激励我们立足岗位,练好基本功,团结协作,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更好地为人类健康做贡献。”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刘金凤说。
征程波澜壮阔,初心历久弥坚。从一株青蒿开始,时间的指针已拨向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世界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中医药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机遇。征途漫漫,中医人唯有立足本职,继续奋斗,坚守初心,增强本领,方能行稳致远开新局,振兴中医药事业。“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淬炼过后,青蒿素精神也将继续指引中医人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