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010-59393988
电话:010-59393988
邮箱:calc_zyyky@126.com
邮编:10002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盘古七星公馆7单元12层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贵州素有“天然药物宝库”之称,贵州中药资源极其丰富,近年来贵州中药材产业扶贫有效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
1992年贵州施秉县引种栽培太子参,经过20多年的引种栽培,已经成为全国太子参的主产区之一,目前已扩张到周边的黄平和镇远等县,经过数年发展,这里能占到全国太子参60%的销售市场份额。施秉县的太子参色黄、明亮,形状饱满,标志性成分太子参环肽B含量高于福建等产区,全国各药材市场的太子参大多命名为贵州太子参或施秉太子参。
兴仁市是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的唯一的“中国薏仁米之乡”,主要以兴仁小粒白壳薏仁米为主,薏仁米粒均匀饱满、色白润亮,指标成分甘油三油酸酯高过药典规定1倍以上,更是药食两用佳品。2019年薏仁米种植面积达65万亩,主要销往国内各大城市,香港、台湾地区,出口到韩国、日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年销售薏仁米约40余万吨,占全球同行业市场份额的70%以上,兴仁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产品集散中心。
贵州大方县是历史上的野生半夏产区,也是我国半夏的重要产区之一,大方圆珠半夏种植面积近16500亩,产量4800吨,产值高达两亿元,大方县已经建立半夏规范化种植研究与GAP基地、半夏产业良种繁育基地与技术中心,开始了半夏产业的初加工、深加工厂及有关设施的建设。近年来,该县依托大方圆珠半夏特色中药材资源优势,建立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种植基地,品质优良,每年免检出口日本、韩国等地。
去年贵州省中药材种植带动16.42万户贫困户、52.61万贫困人口增收。目前大方天麻、剑河钩藤、兴仁薏仁米、赫章半夏、施秉太子参等一批区域公共品牌基本形成。
中药材“种”出脱贫路
遵义市正安县现已70岁高龄的李新州,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帮扶工作队与他结成“亲戚”,从此他有了“靠山”,通过种植天麻,在2018年李新州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天麻种植周期短,一年即可见效,技术支持力度大,贫困户脱贫效果十分明显。
47岁的韩永运,兴仁市硐坪村木致组人,2016年前在外务工,后听闻家乡政策好,回乡发展种养殖,现种植薏仁米50亩,养猪40头,还带动该组40余农户中的30余户种植薏仁米,在2018年实现脱贫,还顺利的把自己的三个儿女全部送进了贵州师范大学的校门。
在贵州,像李新州、韩永运这样通过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脱贫致富的贫困户越来越多。各地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助力脱贫攻坚,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的发展路径,中药材种植再掀高潮。
创新利益联接机制,助推中药材产业脱贫攻坚
贵州省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构建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民群众的利益联接机制,帮助农民特别是贫困户稳定获得订单生产、劳动务工、土地租金、资产扶贫、入股分红等收益,打破各方短板,各司其职,进行有效合作。
一直以来,贵州省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精准扶贫思路,精准细致定制扶贫措施,到2019年底,全省中药材种植将带动30.7万贫困人口增收。不仅如此,走进扶贫点的企业,还结合自身资源多方面发展,结合中药材产业进行大数据+大健康体系的搭建,辅助一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把第一、二、三产业贯穿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中药材产业扶贫的布局,可从田间地头延伸到医院药房及药店等领域,上至药材种植、药材交易,下至生产开发、终端销售,贯穿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业务渗透至中药产业链各个关键环节。借助企业的力量,农户在有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下可以安心生产,有效带动了“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绿”。全省中药材产业扶贫覆盖面不断扩大,产业脱贫带动力不断增强,让每个贫困户都有发力点,坚持一步一个脚印、一项一项抓工作落实,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