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李守
“药不到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一座中部小城,如何将中医药文化传承千年?又是如何借助“一把药材”,谱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
禹州市借助道地中药材特色优势产业,完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加工、交易、流通、研发、应用等环节的全产业链布局。同时,围绕擦亮“华夏药都”名片、重塑“药香禹州”品牌的发展理念,力争打造百亿级中医药产业体系。
传承
一缕药香跨越古今
禹州药市始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清末民初发展至鼎盛。明初禹州正式成为官办药市,一跃成为闻名遐迩的“四大药都”(禹州、亳州、安国、樟树)之一。因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长期在这里行医采药,遂留下“药不到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的佳话。
禹州药市集散渐成规模后,全国药商纷纷在此租赁门面,建立商号。一时间,商铺林立,客商熙熙攘攘。药商们还以经营类别形成了药行帮、党参帮、茯苓帮、丸散帮等,以区域同乡形成了山西帮、怀庆帮、四川帮、汉口帮、广州帮等。
一缕药香跨越古今。1996年9月,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被批准为全国十七家之一、河南省唯一中药材专业市场。
2002年5月,改造升级后的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建成投用,市场占地规模达到400余亩,街道三纵十三横、门店2000余间。2017年,禹州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予“华夏药都”称号。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从禹州中药标准化中心了解到,2023年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的销售量达8万吨,交易额在40亿元左右,在国内同类市场中排名处于“腰部”水平。
目前,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汇集药商近500家,经营中药材品种2000种以上,在这里可以轻松实现“买全国,卖全国”。
成绩
拥有中医药生产企业50余家,年产值30亿元
地处伏牛山脉与豫东平原过渡带,气候、土壤等都为中药材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据了解,禹州可入药的动物、植物、矿物有1084种,拥有道地药材36种,其中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禹州丹参、禹州半夏、禹州金银花6种道地药材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如河南润弘本草公司(原河南禹州市药王制药有限公司)“拳头产品”之一的中风回春片,就用到了禹州丹参这一中药材。2022年,中风回春片单药销售额就达到1.5亿元。
除了本地药材种植,禹州还从外地引进新品种。禹州市金豫迷迭香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玉龙表示,公司于2005年从海外引种迷迭香,目前除种植外,还将业务拓展至深加工领域,生产的产品包括精油、纯露、迷迭香酸、鼠尾草酸、熊果酸等,产品更得到国外客户的认可。
可以说,当下的禹州已形成覆盖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全产业链条。禹州也凭借坐拥中医药生产企业50余家,涵盖中药材初加工、饮片生产、中成药制药、生物制药等领域,加工产品400种以上,年产值30亿元的成绩在中药材领域谋得一定的话语权。
未来
依托中医药产业优势,打造百亿级产业体系
近年来,禹州把中医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进行重点打造,试图重塑“药香禹州”品牌。同时,以创新为驱动,坚持把传统中药的炮制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不断推动中医药产业乘势而上。
禹州市天源药业有限公司牵手中科院张锁江院士、梁剑平教授两位专家,在青蒿素研究方面获得“国际绿色技术组织成果奖”;河南省夏禹检测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是国有企业禹州市投资总公司和河南华夏药材有限公司民营企业合作共赢的典范,填补了许昌市乃至河南省中药产业检测领域发展的空白。
未来,如何借助自身优势,高效能发展禹州中医药产业?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唐克轩曾对外界表示,禹州中草药的种植和加工贸易有很深的基础,可以说,禹州不仅是“中国药都”,更是“世界药都”。他建议,除了6种已经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道地药材以外,还应该对一些具有潜力的中药材进行深入研究。
《禹州市“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亦提到,要促进中医药流通产业发展,加快中药材电子商务发展,培养一批“链主”企业,加强“禹药”全产业链建设,提升禹州“华夏药都”的品牌效益。
同时,支持华夏药材、康健公司等医药物流企业到2025年市值达到200亿元。到2025年,打造现代化标准化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材年销售量实现40万吨以上、年交易额达到2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