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010-59393988
电话:010-59393988
邮箱:calc_zyyky@126.com
邮编:10002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盘古七星公馆7单元12层
3月24日,在亳州市谯城区华佗镇“龚氏凝敷”制作作坊,一股浓浓的中草药香味沁人心脾,只见一位老者和几名青年正在精心熬制中草药材。“熬药是一个细心活、耐心活,更是一个科技含量较高的活,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龚氏凝敷”研制者龚允志说道。
今年67岁的龚允志出生在药香浓郁的华佗镇,他曾经是一名军人,在部队服役期间学习中医诊治医术,1980年转业到华佗镇从事医务工作,30多年来,一直潜心钻研中医,获多项发明专利。他研制出的中药材膏药“龚氏凝敷”2021年入选第八批亳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凝敷主要成分由藏红花、一口钟、黄丹、松香、黄蜡、当归、肉桂、川穹、威灵仙、白芷、天麻、白竭等二十多种中草药配制。该凝敷专治颈椎病、腰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骨质增生、肩周炎等四肢关节病引起的各种疼痛病症。”谈起龚氏凝敷的配方与功效,龚允志自信地说。
据介绍,“龚氏凝敷”制作过程十分严谨,先用桑材将熬制凝敷的砂锅烧热,然后用麻油擦锅,大火边烧边加水,至适量,停火。水与药材混合均匀,然后慢慢加热,猛火烧4小时,致水沸腾还要保持水量,不让其烧干,转文火2小时。边烧边用搅棒捣、搅、挤。捞出药渣挤出药液,三次过滤。然后药液继续用蓖麻秆加烧,不住搅动,防熟药沉入锅底造成糊锅。当药液滴在纸上成珠状,即下深透或不阴散,就是所谓的滴水成珠了。再用芝麻秆烧几分钟,停火。停火要慢,防止锅底飞出来草灰混入药内。十分钟时间,即慢慢加入黄丹和水的溶液,再加热后,将锅移出,冷却后用等量勺将药膏分置于料布上,即成“龚氏凝敷”。
“‘龚氏凝敷’炮制,需要选药、烤药、切药、熬药、挤药等20多道工序,特别是药液慢熬、药液过滤、药膏凝固、药布剪裁等工序制作,都需要全神贯注,适时把握火候。”龚允志说,由于凝敷选料多、耗时久、工序复杂、制作麻烦,发展传承比较困难。在谯城区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龚允志将传统炮制技艺与现代化机械操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陈出新,精益求精,同时广招学徒,培养制药技艺后继人才,将制凝敷这门技艺不断传承发展下去。
龚允志说:“现在我们制膏药作坊有学徒3人,一年能制作1000张凝敷。很多患者慕名而来,产品供不应求。一张凝敷售价20元,纯盈利6元,遇到困难群众只收成本费,有的免费赠送,以救人负伤为宗旨。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华佗镇租用一块地,建一个标准化厂房,招收更多学徒,扩大制药规模,进一步把制药产业做大做强,把制药技艺传承发展下去。”
为做好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谯城区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不但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非遗保护项目,而且对非遗项目进行包装宣传,让更多的人知晓。同时积极开发非遗产业,充分挖掘非遗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不断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爱者和传承者队伍,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助力文化振兴。
目前,谯城区已成功申报通过了5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5项安徽省级项目,37项亳州市级项目。建立7个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培养了1名国家级、12名安徽省级,21名亳州市级非遗传承人。(张刘艳)